京东的“面子”和“里子”
实际上,在这次大会上,京东集团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覆盖全域的技术体系框架图,而此时距离2017年初京东集团宣布全面向技术转型,还不到3年。在此期间,京东在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仅上市公司部分就超过了300亿元,技术体系已覆盖了零售、物流、数字科技、保险、物产、云、健康等各项业务。 而这三驾马车不仅在驱动京东快速奔跑,也在自身应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外输出技术和能力,作为基础设施,为行业和全社会服务。 比如,近一年来备受外界关注的是,京东数科已经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雄安新区,成为新区开放式智能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者。除此之外,京东数科还分别依托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数字营销平台以及金融科技操作系统,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都机场集团,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中国农业银行、华夏基金等机构共建了能够面向未来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项目。 经过多年的积累,京东零售已经成为一家典型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零售公司。比如,目前京东在基于大数据的反向定制(C2M)领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未来三年,京东零售将累计发布1亿种新品及C2M产品,其中创新含量高的品类占70%以上。再比如,在今年京东11.11期间,超过3416万次服务都是由智能客服处理的。 技术几乎让京东物流脱胎换骨。“传统的物流给人的印象是劳动力密集,傻大黑粗,而在现代物流系统下,我们看到每一个包裹的背后,每一个箱子背后都蕴含着技术的力量。”王振辉说。 他还透露,今年的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物流启动了25座亚洲一号、70多座不同配置的无人仓库以及为数众多的分拣中心,日处理量超过100万单,92%的订单都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 技术成京东最强驱动力 有力量更要有温度 描述科技的力量,数字更有说服力。根据京东最新公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京东技术与服务收入占公司净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9%;今年前三个季度,京东集团合计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京东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引入占比超80%;2018年京东专利申请量达3407件…… 对此,刘强东表示:“这是过去六年持续投入的结果。从今年开始,京东技术服务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未来5年,京东的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将远高于收入增长幅度,成为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当然,技术之路从来都是路远且阻,尤其是随着以5G+AI+IoT为核心的智能时代的到来,摆在京东面前的机会与挑战都不小,而且技术也并非是万能的。 (编辑:重庆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