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腾讯产品面试题:在场景中思考问题
最近面试了一些产品经理,给John的感觉是面试者太想输出自己的能力了,导致没有抓住重点去发力。比如如何输出XX产品的架构,可能直接直接开始业务流程、功能清单,后面来反哺整体的架构了。 但是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业务形态梳理产品的架构是不同的。从根上来说,是对产品的用户画像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如何去有效的调整产品架构不清晰导致的。 今天John想根据腾讯的一道产品面试题来聊下该如何思考一句话:“产品哪些模块是为哪些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服务的,目的是什么?” 面试题目为:
其实从这道面试题来说,John解决该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之前需要清楚这两个点(当然,在大前提下,还是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现状对社交产品的“友好度”,我们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谈):
以上两个点需要结合起来去思考清楚,才能再根据重要紧急程度/KANO模型/按照业务层面ROI最大化等不同的策略方向来定义产品功能的优先级。 那我们先来聊聊这两个点: 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首先,这个聊天工具,定义为社交产品,这个应该没有异议吧。其实,还有一个点是该社交产品的属性是工具属性还是媒体属性。 工具属性的极端代表是通讯属性,也就是IM产品的根基;媒体属性的代表是微博。 这两类产品的发展路线都是规模由小到大、用户由少到多、功能不断增加;秉承的商业逻辑都是“流量”:聚集更多的用户,用更好的方式流量变现。 同样,定位为带有工具属性的社交软件。 John用一个图来梳理下社交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需要怎么做? 带有工具属性的社交产品和带有媒体属性的社交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一般是这样的:
当我们划分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需要做什么之后,再来探究用户群画像。 二、产品的用户群画像John粗略划分了下用户群,即22岁以下和22岁以上(PS:是因为我粗略以上班年龄线来划分),粗略整理了用户群画像,如下图所示: 梳理出用户画像之后,可以清晰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和习惯。关于用户画像的思考,可以去看看John历史文章:一文弄懂用户画像以及如何召回用户。 三、优先级排序梳理清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用户群画像之后,也就明白了当前产品阶段服务哪些人群。 接下来,就是对照公式做数学题了。我们一起来梳理下。这个公式可以用KANO模型来描述。 再赘述下KANO模型:
所以,从用户的需求角度来看的话,产品率先需要满足的是必备因素,这部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具备,用户的满意度将大幅下降。然后,则是去尽量满足用户的期望因素,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因素,提供用户喜爱的额外功能,加强用户的好感。最后,则是争取满足魅力因素,这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提升用户忠诚度。 然后针对这七个功能进行说明:
下面John将这七个功能放入KANO模型来一一对比下: 那么说到这儿,基本上针对这个问题已经结束了。 可能有的小伙伴就会问了,难道我需要写这么多内容给到面试官么? 其实,John想传达一个问题:看问题一定要站在大的场景中去思考,挖流程一定需要从细节去深思。
作者:John,产品狗一枚,微信公众号:产品狗聚集地。欢迎一起沟通交流。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重庆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