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调查仅仅放大了我们对于数字化媒体上广告屏蔽现象攀升的忧虑。随着用户的觉醒,所有广告都能屏蔽的认知会迅速成为现实。所有的消费渠道在这一点上都处于危机边缘。我们相信应该让全行业聚焦在被屏蔽的网站如何提供一个更好的消费体验,这才是头等且唯一的要务。”
“移动端目前是新闻消费的主流渠道,而且增长十分迅速。移动端广告屏蔽会威胁到这一增长势头。新闻产业作为一个行业,在知情的情况下默许了庞杂的广告出现在新闻网站上,而且其中还嵌入了很多追踪插件让我们的读者烦不胜烦,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用户体验警告。我们必须修正这些问题。”
谷歌旗下的另一个核心广告平台就是YouTube了,谷歌于2006年收购该平台之后其迅速发展成为谷歌最大的实体之一。
但即使每个月有六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访问这个视频共享平台巨头,YouTube一直都是无利可图。为了降低广告屏蔽带来的影响,YouTube在2015年底发起了一个无广告订阅模式,但是订阅数并没有什么动静。
YouTube 的问题如滚雪球一样积累到了2017年初,随着广告主们开始下架广告的争议扩大,巨额的收入也逐渐从网站流失。
即使那些没有屏蔽广告的人们也已经在训练自己完全忽视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广告雪盲症”。平均有0.06%的观看者会点击横幅广告,其中有大约50%的人是偶然点击。
调查显示,54%的用户认为信任缺失是他们不点击广告的原因,有33%的用户是因为完全无法忍受。这些数据令线上广告的前景堪忧,尤其是谷歌在广告行业内的地位。
谷歌的万能引擎已经崩盘在即了。
谷歌的大部分用户流失而剩余的用户又不堪其扰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谷歌在技术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之一中也未能抢得先机。
他们意识到了人工智能(AI)的重要性,但是又不得其法。谷歌的搜索业务基石已然不再稳固,因而公司战略转向了人工智能。
“我们将第一个从移动端进入AI新大陆。”
2016年谷歌的时任CEO Sunder Pichai 曾预言:“下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让‘设备’的概念消失,让计算机不论是何种形态,都能成为你的智能助手帮你度过每一天。我们将第一个从移动端进入AI新大陆。”
谷歌捕捉到了即将到来的趋势却未能抢得先机,这让很多观察家都联想到了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行业中一些灾难性的失败案例。
谷歌VS亚马逊
2014年亚马逊发布了一款名为“Echo”的产品,这是一个可以放在家里的小型音响,它能为用户回答问题、执行任务并完成线上购物。Echo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谷歌在两年后发布了一款仿制品——“谷歌之家(Google Home)”,但相比于Echo也只能望其项背了,更不用说这款产品还没有明确的创收策略。
与此同时,,Echo的运行系统名为“Alexa”,也被迅速普遍应用于多款产品和服务,而且其变现模式非常明晰可行,最重要的是未来前景广阔。
Echo简化了在亚马逊平台的购物方式,而且用户每次通过Echo购物时,亚马逊就能赚到钱。
谷歌通过在虚拟助手中植入安卓系统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但是此举并不能解决如何利用科技创收来支撑谷歌巨额且日益攀升的创新费用问题。
谷歌的广告依赖于屏幕,但是语音交互完全颠覆了屏幕交互方式。谷歌曾尝试在“谷歌之家”上播放音频广告,但用户非常抵触。
投资者开始在2017年发声表明自己的担忧,但是Sundar Pichai告诉他们不必担心,放任他们去设想谷歌会使用他们的老牌策略,通过分析用户的语音搜词促使用户能在设备屏幕上看到喜欢的广告。
2017年初的新闻头条是“Alexa已攻克消费电子展(CES),下一个目标是全球”。亚马逊随后将他们的技术提供给第三方制造商,进一步拉大了与谷歌的距离。
2016年亚马逊的云计算机市场份额上升到54%(谷歌只有3%),就已经是对谷歌的一次暴击了,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2017年初,亚马逊开始聚焦整个零售行业。
谷歌在巅峰时期借助惊人的产品数量形成了大规模的忠实用户基础,但是广告收入才是整合了所有产品的核心。随着各项数据的下滑,这一核心在庞大的帝国重压之下开始垮塌。
谷歌自1998年打破局面进入市场以来,就是技术行业的驱动力。但是在人人厌恶广告的世界里,广告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创新友好型的,加上多次错失变革契机,让其无数雄伟的项目不再具有可持续性。
创新需要耗费资金,而谷歌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开始枯竭。(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公众号“译指禅”(yizhichan007),专注于翻译国外泛互联网领域的优质长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重庆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